「供应链观察」武汉菱电需强化核心技术保护措施|当前热门
2023-04-09 15:04:37 来源: 经济观察报
文/新供应链值得信赖企业研究课题组
创立于2005年的武汉菱电电控,是一家本土自主汽车动力控制系统开发品牌。其立足自主创新、科技攻关的理念,一直专注于发动机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控系统及汽车智能网联产品等“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发。其主打产品包括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车动力电控系统、混合动力电控系统及车联网产品T-BOX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及标定服务。
发动机管理系统是汽车的“大脑”,是汽车领域最核心的技术。菱电电控是国内EMS(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领域的龙头企业,坚持走正向研发路线,成功实现了汽车动力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已先后在江南汽车奥拓车型、北汽福田微卡项目、华晨鑫源MPV750车型上实现量产,并在2014年承担工信部“强基工程”《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在18年的发展过程中,正向自主创新破解了汽车行业关键技术“空心化”的局面,先后获得了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湖北最具投资者认可度上市公司”等荣誉称号。发展至今,武汉菱电成绩瞩目,于2021年 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成功,净资产大幅增加。至2021年年底,武汉菱电总资产为176,662.12万元,同比增长 132.51%;同时克服了芯片供应紧张和2021年商用车市场总体销量下滑的不利影响,使销售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为增强业务发展后劲,实现公司客户从商用车向乘用车的转型,产品向电动化、网联化的转型,2021年,武汉菱电实现营业总收入83,468.04万元,同比增长9.48%。
(资料图片)
一、发展环境分析
1.政策赋能汽车电控系统技术革新
汽车电控系统作为影响整车油耗、排放、驾驶性能和动力性能四个方面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中油耗指标和排放指标为国家强制性要求,达不到规定指标就无法通过型式检验并申请公告,也就无法生产与销售。因此,电控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排放标准和油耗标准的决定性影响。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目标是“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 2035 年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同时指出传统能源乘用车新车百公里油耗2025/2030/2035年目标为5.6/4.8/4L。2020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新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对双积分办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高了对燃料消耗量的限制,并将低油耗乘用车纳入“双积分”管理办法,为国内车企发展低油耗乘用车提供了指导方向。
在“碳中和、碳达峰”和“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电控系统目前正朝着节能减排的技术发展。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逼近极限,燃油车的油耗下降趋缓,政策压力逐步显现。预计未来单独使用内燃机驱动的车辆将越来越难以满足后续的油耗法规要求。油耗标准的不断趋严促使汽车动力从内燃机转向由内燃机与电机的有效组合来承担驱动任务,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深耕EMS领域的高水平技术竞争胜势
——蛰伏积淀的企业家精神。发动机管理系统犹如汽车的“大脑”,是汽车领域最核心的技术,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经济性、动力性、驾驶感受等核心层面。较高的技术难度和较长的产业化周期导致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玩家较少,该领域也一直是由国外巨头掌控,国内产业则长期处于追赶状态,亟待寻回主动权。本世纪初期,互联网、房地产、通讯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时期,然而王和平却没有被“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荣所迷惑,在众多创业路径中一头扎进EMS行业。王和平曾说“EMS技术被国外垄断,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就形成了一个卡脖子的局面。所以,国内企业在这项技术上寻求突破,从技术安全上和民族情感上来说都是一个必然的走向。”EMS研发之路“道阻且长”,他带领技术团队坚持每年辗转吐鲁番、漠河、海拉尔等地应对酷热或极寒挑战,昆仑山、唐古拉山等高海拔环境也是“国产大脑”的试炼场。坐了十一年“冷板凳”,菱电电控终于实现了在EMS自主研发上从0到1的突破,成为人人称道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核心领域强劲的人才优势。软件开发中底层程序、控制策略、功能测试等软件工程师,硬件中的电路设计、防电磁干扰设计的硬件工程师,以及熟练了解系统平台性能的标定工程师都是EMS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跨国公司在占据中国EMS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将EMS的软件开发环节放在本国以避免技术泄露的风险。因此,国内有EMS程序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极为稀缺。因此,武汉菱电较早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以保持了核心技术骨干的稳定。此外,公司上市后,还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进一步吸引和留住了大量行业高端研发人才,核心技术人员的不断增多使得菱电电控的研发实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技术积累优势。武汉菱电自创立之初就确立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软件开发平台的程序均由本公司研发人员自己编写,通过车辆测试发现问题,逐步改进,形成经验积累优势。其软件平台之所以能不断进行功能扩展也能不断地升级换代,是因为软件程序代码是公司研发人员在长期的实验验证和大规模实车使用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改进和提高形成的。
——产品线齐全、技术储备深厚。武汉菱电产品线涵盖汽油机EMS、纯电动汽车 VCU 和 MCU、混合动力汽车的EMS、VCU、MCU和GCU,汽油机EMS包括汽车EMS、摩托车EMS以及汽油与CNG两用燃料EMS,是国内产品线最全的自主电控系统厂商。公司长期将研发聚焦在先进EMS控制技术和混合动力电控系统控制策略研发上,重点研发了缸内直喷发动机管理系统、阿特金森发动机管理系统、BSG电机控制器、功率分流式控制策略、增程式电动车的控制策略、混合动力汽车的OBD控制策略、自动启停控制策略、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等发动机高效化、电动化、混动化的控制技术,为未来汽车电动化作了较好的技术储备。
——在部分细分市场取得技术领先的优势。针对我国出租车和轻微卡领域存在油气两用车型的市场需求,武汉菱电摒弃了国内主流车企普遍采用的在原汽油车EMS基础上加装一套天然气系统将天然气的喷油量、点火提前角信号模拟成汽油信号的方案,对汽油、天然气两种燃料独立标定分别予以喷油量和点火提前角度图谱数据,针对两种燃料不同的燃烧特性分别控制,解决了加装系统存在天然气喷油和点火不能精确控制、排温过高、排放难以达标、OBD诊断不能正常使用以及切换汽油模式后油耗偏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两用燃料发动机管理系统领域取得了技术领先优势
3.可能面临的风险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包括技术、人才、品牌、管理、文化、理念等多个方面。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能够获得市场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并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武汉菱电面临的核心竞争力风险包括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产品替代风险。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公司核心研发技术人员团队的稳定和壮大发展是公司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武汉菱电目前通过员工持股、股权激励了等方式激励稳定核心技术人员团队,但仍存在因核心技术人员流失而给公司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产品替代风险。在油耗限值和排放要求不断趋严的背景下,纯电动汽车近年来的市场份额增长较快。2021年,全国纯电动汽车产量为294.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7倍。武汉菱电的产品主要为汽油车EMS,同时在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控系统和混合动力电控系统领域加大了研发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并实现小规模量产。若纯电动汽车发展速度超出预期,尤其是电池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传统燃油车存在被纯电动汽车替代的风险,传统汽车EMS销量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可能对武汉菱电生产经营的持续性带来不利影响。
4.自身存在的不足
——客户集中度较高。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客户集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除了德国博世、德国大陆能够覆盖大部分车企外,日本电装、日本日立、日本京滨、日本三菱、韩国凯菲克、意大利马瑞利都只服务于一家或少数几家整车厂。武汉菱电的客户也集中于少数几家发动机厂和整车厂。2021年,菱电电控前五名客户(单体口径)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4.79%,占比较高。此外,由于整车厂在将一款车型交由一家EMS企业开发后,会倾向于将该族系所有车型交由同一家EMS企业开发,以降低车型开发成本和检测费用。同时,标定数据的借用与车型扩展也导致电控系统厂商的整车厂客户以及整车厂的电控系统供应商都会呈现相互集中的状态。未来一段时间内武汉菱电仍将会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带来的潜在风险,若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或合作关系恶化,将对其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核心技术保护措施有限。武汉菱电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已经掌握了完整的电控系统底层程序和应用层的控制策略与逻辑算法,并建立了独立仿真分析系统和标定软件工具等核心技术体系。上述核心技术体系部分内容虽然已经通过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进行保护,但主要还是通过源代码保密进行保护。相比跨国EMS厂商的多重保护机制,武汉菱电核心技术的保护措施尚不够完善,可能存在着泄密的风险。
——业务规模扩张速度较快。截至2021年末,武汉菱电的员工人数为610人,较上年末增长40.88%。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对公司运营管理、产品研发与质量管理等方面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菱电电控未来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对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值得信赖”维度评价
1.企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1年,受国六排放标准切换、“蓝牌轻卡”政策预期带来的消费观望、房地产开发行业较冷以及前期政策红利逐步减弱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商用车市场需求弱于上半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商用车累计产销467.4万台和479.3万台,同比下降10.7%和6.6%。但武汉菱电克服了大环境的不利影响,积极保供,推进客户车型的快速量产,发展趋势向好。
——总资产大幅增长。由于2021年武汉菱电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成功和年度实现的利润增长,公司总资产达到了176,662.12万元,同比增长了132.51%。此外,从2019年的64,183.35万元到2020年的75,980.98万元,不难看出,武汉菱电的总资产增长速度快,增长幅度大。
——收入来源较为集中且收入规模稳步增长。武汉菱电2019—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569.48万元、76,241.29万元和83,468.04万元,呈逐年稳步递增状态,并且营业收入完全来源于主营业务,说明该公司在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以及专注本行。
——员工规模较小。由于公司体量不大,菱电电控2021年在职员工数量为610人,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处于中下游水平,增长空间较大。
2.品牌价值居于中下游位置
在品牌优势值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武汉菱电在“汽车零部件”赛道中处于中下游(见图1),按指数计算,2021年武汉菱电品牌优势值为43.72,排名较为靠后。但也能够看到,该赛道内的品牌优势值内部差别并不明显,分布较为平衡,说明头部效应不强。
图1 “零部件”赛道企业品牌优势值(100分制)
3.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基本保障。为增强业务发展后劲,实现客户从商用车向乘用车的转型,产品向电动化、网联化的转型,武汉菱电在GDI乘用车、电动车VCU和MCU、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T-BOX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大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引入大量研发人才,因此研发投入大大增加。
武汉菱电致力于打破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局面,通过研发团队多年持续的努力,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实现了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并在部分市场已经开始替代进口。2020年,武汉菱电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22%,研发投入合计为4741.18万元。而在2021年,研发投入增长至10116.74万元,与同期相比增长了113.38%,研发投入比例提高了5.9个百分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12.12%。目前武汉菱电已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如EMS软件平台底层程序、进气效率模型控制策略、扭矩模型控制策略、VVT\DVVT\VVL控制模型控制策略等,且于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创新能力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研发强度以及发明专利情况是创新能力的企业公共基础设施。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到武汉菱电研发强度较高,在“零部件”赛道中处于前列,2021年这一数值为12.12%,名列第一,遥遥领先于第二名杭州新坐标7.43%以及最后一名一汽富维1.64%。同时,同赛道拥有专利数最多的企业为淮柴集团,专利数达2604件,而武汉菱电2021年的专利数为12件,仅为淮柴集团的0.46%。因此,武汉菱电在后期发展中应更重视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
表1 “零部件”赛道企业研发强度和专利数
4.运营能力逐步提升
——财务能力总体表现较好。如图2所示,2021年武汉菱电流动性较强,偿债能力表现较好,流动比例为4.71,在该“零部件”赛道中仅次于杭州新坐标,流动比例为5.14。其次,营运能力表现一般,仅为12.91分,稍低于赛道平均水平18.20分。第三,武汉菱电盈利能力为71.78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零部件”赛道平均水平为69.43分。第四,发展能力良好。2021年,以百分化总资产增长率衡量的发展能力高达132.51%,远高于赛道内其他企业,其次为旭升股份的78.09%。
图2 “零部件”赛道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公司治理体系较为完善。股权制衡情况较好。武汉菱电2021年度股权制衡度得分为99.83分,在同赛道内排名第二,仅次于文灿股份为99.85分。独立董事是公司重要的监督者和决策者,具有对公司重大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2021年,武汉菱电董事会成员共7人,其中独立董事有3人,占比0.43%,三位独立董事的学历分别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会计学专业博士学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和武汉理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说明武汉菱电在财务、公司治理和专业技术方面都设置了独立董事,其公司的独立董事网络全面完善且水平较高。但是武汉菱电总经理和董事长由一人担任,尚未实现公司两职分离。
——人才吸引能力较强。武汉菱电2021年研发人员为428人,占总员工人数比例较大,为70.16%。同时,武汉菱电也很注重建设人才队伍,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研发人员的股权激励相关费用高达1,860.29万元。其还通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为员工不断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培养机制,不断地增强对高技术创新人才的吸引力。
5.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武汉菱电重视债权人保护,2021年合同履约成本增加了89,219.13元;同时也注重维护职工权益,依法与员工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员工基本权益保护、职业健康、职业发展等方面建立了相应的保护机制,在招聘、用工、员工福利方面注重公平、公正,建立科学的薪酬福利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武汉菱电还建立了维护女职工权益、困难员工帮扶、员工意见反馈的渠道和机制。在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方面,2021年武汉菱电的工伤保险费增加了95,480.57元,其在生产区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对生产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车间环境为无尘洁净、防静电、恒温恒湿,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洁净的生产环境。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 (2023-04-09)建设人才新高地!北京医联党委与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深化“师带徒”交流合作_当前聚焦
- (2023-04-08)超大规模医疗专家团队来到罗源!拉开2023肿瘤防治周序幕
- (2023-04-08)福建启动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去年追回资金超8亿元_环球微速讯
- (2023-04-07)全球观速讯丨探索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福州市中医院与9家机构建立医养结合联合体
- (2023-04-07)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打造“有温度、有情怀”的人文医院-每日动态
- (2023-04-06)大型义诊别错过!本周六,福建20多位知名肿瘤专家将齐聚罗源
- (2023-04-06)福医协和专家走进养老院,医养融合关爱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