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新趋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功能神经外科和中医科病房启用

2023-08-01 11:24:53 来源: 腾讯网

如何通过微创、可调节的脑深部电刺激术为难治性重性精神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如何进一步将祖国医学更好服务于神志病诊疗?昨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功能神经外科和中医科病房正式启用。

重性精神疾病的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等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虽然现今的新型药物极大改善了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结局,但反复发作和治疗抵抗仍是临床面临的最大挑战。探索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是目前重性精神疾病治疗工作中十分紧迫的需求。

“近年来,基于电/磁理论发展而来的新型物理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的疗效探索,如经颅直流电刺激及经颅磁刺激治疗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表示,功能神经外科将探索现代神经调控技术在精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转化医学价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临床精神病学、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学及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精神外科的手术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将立体定向毁损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及神经调控技术较好地结合起来,应用电、磁场或波谱等多种干预手段,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或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新的神经调控技术具有可调节性、可逆性及侵袭性小等特点,精神外科已发展为现代神经调控技术。其中,脑深部电刺激是一项新的现代神经调控技术,是将电极植入大脑深部,通过调控其发射的电脉冲影响相关脑区的功能及神经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精神外科建设对精神医学临床和研究来讲是势在必行的。神经外科的发展中一定要有精神外科的融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表示,现代医学的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因此就需要多学科融合,共同牵手为患者打造最优质的服务体系。

与此同期,中医神志病的诊疗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迎来新起点。新开设的中医科病房设有80张床位,应用中药汤药、中药院内制剂、中医非药物治疗技术以及物理治疗、艺术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开展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同时,各类中医新技术将应用于精神疾病,探索精神疾病中医经典病房,打造院内中西医协同模式、院际多学科协同模式、中医神志病学科+X多学科协作模式。

早在1958年,该中心就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室,在闵行院区成立中医科,当时对一些古代成方及验方、针灸疗效进行了临床验证。2012年,多个院内制剂获得专利授权,先后研制开发了合欢玉竹口服药、二冬养心口服、当归承气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达营片、柴胡逍遥合剂、石斛增液合剂等7个中药院内制剂。该中心牵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抑郁症诊疗指南》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于2023年5月发布。

从初步探索到如今中医科病房的启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心始终将祖国医学传承和精神医学发展的联动作为己任。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胡鸿毅表示,中医药是祖国的瑰宝,通过中西医理念、方法互相启迪,大力推进身心共治共调的新方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开发,解决当代医学问题。“其实,针灸就是一种中医调控技术,如果人体的微能量能激发出来,可能可以开拓更多临床治疗和科研靶点,在这方面,中医科和精神心理科会有很多合作的基础点。”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精神健康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赵蓉点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人民心理健康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站在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新高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打造新的服务理念。功能神经外科和中医科的建设将进一步助力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拓展。”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眼中,两个病房的启用将进一步拓展中心医疗服务范围,“我们会不断加强两个学科在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建设,通过打造跨学科合作,为精神医学提供新的发展平台,通过多维度的服务举措,提升民众心理健康服务能级,积极打造民众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生态圈。”

作者:唐闻佳乔颖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