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执念清除师》火了,台剧是怎么做到叫好又叫座的?-天天关注
2023-06-23 19:12:34 来源: 哔哩哔哩
日前,由爱奇艺国际投资出品的台湾玄幻剧《不良执念清除师》完结。该剧不仅登上豆瓣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第二名,还斩获8.8的豆瓣评分,成为继《漫长的季节》之下分数最高的剧集,更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近年来,像《不良执念清除师》一样的高分台剧层出不穷,这些题材多变的台剧,早已经不是大众认知里,那些只会制造浪漫的偶像剧了。这让人不禁好奇,这些年台剧都经历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到又叫好又叫座的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 | 范圆圆(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能不能把你的盆栽收起来。”“可是很美。”“我给你砍掉。”
“去砍死蒲一永·····曾江奶奶好!”
近日这些让观众津津乐道,充满笑点的台词,全部来自于台湾的玄幻剧《不良执念清除师》。
△《不良执念清除师》海报
这部爱奇艺国际投资出品的剧集,在12集完结之后,收获了8.8的豆瓣评分,可谓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不良执念清除师》豆瓣评分
在微博话题阅读的数据上,《不良执念清除师》的话题阅读次数达到了五亿,讨论次数达到了14万。讨论故事情节、磕男主男二CP的网友层出不穷。
△《不良执念清除师》豆瓣评词云图
不少网友都表示,看这部剧前一秒可能还在流眼泪,后一秒却被笑点击中,没忍住笑出了声,到头来发现,自己好像看的是一部有悬疑恐怖色彩的剧集。在剧集完结之后,还有不少观众对主创人员哀嚎,希望能够早日看到第二季。
那么,《不良执念清除师》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吸引这么多观众,它又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不良执念清除师》:以现代形式抒写传统
《不良执念清除师》是由台湾新晋女导演林冠慧编导,曾敬骅、彭千佑、宋芸桦主演,杨谨华、郑人硕、郑元畅、钟欣凌等实力演员出演的12集玄幻轻喜剧。该剧由爱奇艺国际投资并监制,第一集于2023年4月15日在爱奇艺国际站放送。
△《不良执念清除师》剧照
该剧讲述的是出生在书法世家,写的一手好字,却一直被视为不良少年的高中生蒲一永,在遭遇一场严重的事故后陷入昏迷,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获得了超能力,不仅可以看见由人心的执念幻化的怪物,还可以通过书写悼词的方式,帮助怪物们化解执念,获得解脱。
△不良男高蒲一永
机缘巧合之下,蒲一永和高中时期一直不对付的学霸曹光砚成为了邻居。
△帅气学霸曹光砚
在追寻执念背后的故事时,又认识了一心想要破案立功,却因经常通不过考试而被戏称为警局大聪明“一趴”的女警陈楮英。
△总是通不过考试的女警陈楮英(丧气.jpg)
三人组成的打怪小队由此踏上了征途,由执念化身的怪物身上,寄托的是人心的思念、悲伤、遗憾,打怪小队帮助的不仅仅是怪物,还有那些被执念牵扯的人。
按照道理来说,这类破案加打怪组合的影视作品其实并不少见,甚至可以将之视为类型片中侦探加助手(最著名的是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变体,但《不良执念清除师》却拍出了新意:它用轻喜剧的现代形式,抒写了中国古已有之的志怪传统。
“志怪”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当中:“齐谐者,志怪也。”志为记录之意,怪则指的是怪异之物,妖怪、鬼神乃至不可知之物都被容纳进了志怪的范畴之中,干宝的《搜神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都是志怪传统中的优秀作品。
△《聊斋志异》书影
《不良执念清除师》延续了这个优秀的传统,把镜头对准了怪物,只不过不同于志怪小说中那些来源不可知,通过修炼成形的妖怪,《不良执念清除师》中的怪物来自于人心的执念。
比如第一集中被河童附身的丧尸郑立松,他的躯体承载了双重执念,一方面,郑立松遭遇了职场霸凌,却一直对深爱的家人报喜不报忧,在出车祸丧命之后,一直害怕家人见到自己残破的身躯而感到难过,这股执念驱使他逃离自己的死亡现场;另一方面,在郑立松的出事地点旁的河流之中,镇守河流的石狮子河童为保护人们,已经孤寂地待在河中千年,河童的执念就是离开河流,相互吸引的执念让河童附身到了郑立松残破的躯体之上。
△郑立松与蒲一永
之后的剧集也呈现了各类不同的执念,第二集中刺青仕女由无名尸体背上的刺青幻化而成,她陪伴无名尸生前身后良久,却从未被发现,她的执念就是想要找到,自己陪伴良久的无名尸的名字。除此之外,还有被丧女之痛困扰的母亲执念、想要在父亲家暴之下保护彼此的双胞胎执念等等。
△第二集的刺青仕女
表面上看,这是在表现怪物,实际上,这表现的是诸如职场霸凌、孤独死以及家暴等沉重的社会议题,但《不良执念清除师》并不想让观众被沉重的现实议题压的透不过气来,而是巧妙地采用了轻喜剧的形式。贴近现实的人物和我们一模一样,他们身上的缺点往往以笑点的方式呈现,正是在主角团与怪物们充满喜剧意味的“交锋”中,观众得以在欢笑中看见眼泪,流下眼泪,从而反思这些问题。
除了用轻喜剧的现代形式融合志怪传统,《不良执念清除师》最打动人的还是那些真诚的情感与浓厚的人文关怀。情感是连接人类的永恒语言,《不良执念清除师》中的情感,不是粗制滥造的工业糖精,而是真实细腻,触及到了人性的幽微和复杂之处的情感。
主角蒲一永是不幸的,他的父亲在那次事故中丧生,爷爷也一直昏迷不醒。他的执念是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他想知道父亲疼不疼,想和父亲亲口道歉。
△事故剧照
因为他一直认为,如果不是自己在出事前一天晚上画漫画到深夜,导致第二天起床太晚,错过了本来应该出发的时间,父亲就不会坐上那辆公交车,也就不会死。正因为自己的遭遇,在面对各种怪物化身的执念时,虽然嘴上不让步,但他还是会以己度人,偷偷照顾大家的情感。同时,母亲的坚强和不易,他都看在眼里。所以蒲一永才会拒绝继续完成被意外打断的学业,尝试做各种工作为母亲减轻负担。
除了亲情,友情也如是。主角团之间的友谊,是在打怪的过程中逐渐升温的。三人都不是完美的,蒲一永冲动,喜欢乱说话;曹光砚是学霸,但一开始带着有色眼镜嘲笑别人的理想,而且缺乏对世界的好奇;陈楮英也有世俗功利的一面。三个不完美的人从一开始互相看不顺眼,到逐渐理解彼此,帮助彼此,最后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因而他们的友谊分外动人。
剧集在人文关怀方面更注重细节的展现。比如第二集主角团在寻找背后纹有仕女的大体老师的名字时,接触到了与大体老师生前打过交道的一群流浪者,在主角团讶异流浪者们和大体老师相处很久,却不知道大体老师的名字时,一位流浪的大爷告诉了他们残酷的现实,名字对他们这群社会的底层的人来说似乎不重要,因为也不会有人记得。
△生前与流浪者为伍的林永川
即使是这样,蒲一永还是认真询问了流浪大爷的名字。主角团们帮助大体老师寻找名字的过程,就是还原这些被社会忽视的人的生活。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无论长短,当大家用尽方法找回这个一生落魄,被无视的大体老师的姓名——林永川,并对他深深鞠躬时,怎么能叫观众不动容?
△主角团最后找到了大体老师的名字
通过轻喜剧的现代形式,志怪的传统被《不良执念清除师》很好地表达出来,而亲情、友情这些传统的情感与浓厚的人文关怀,又在主创细腻地描绘之下打动着观众的心。《不良执念清除师》作为一部题材小众的剧集能够受到大众的好评,实在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良执念清除师》并不是个例,如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台湾的剧集好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开了挂”一般,出现了不少口碑与质量上乘的佳作。台剧在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它们又是怎么做到叫好又叫座的呢?
从没落到转型,台剧的那些年都经历了什么?
对普通观众来说,台剧似乎一直都是偶像剧的代名词,《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恶作剧之吻》《微笑Pasta》等等,是不少观众的童年回忆。
△《王子变青蛙》海报
这些偶像剧多半有一个懵懂却渴望爱情的傻白甜女主,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直到高大威猛帅气的男主角降临打破她们生活的平静,在经历人美但心坏的恶毒女二的重重阻挠,以及一系列闹剧、误会之后,女主和男主最后修成正果,迎来了美好的结局。这些偶像剧迎合了年轻群体对爱情的美好想象,男女主角多选取颜值出众的演员,所以在当时受到了欢迎。正是如此,主打偶像剧的台剧在黄金十年中,可谓是所向披靡,不仅横扫内地,更是走向了亚洲,乃至散播到世界的其他区域。
可偶像剧的故事模式一再重复,最终只会引起观众的厌倦。随着内地剧数量与质量不断上升,广阔的大陆市场吸引了不少台湾演艺人员进入内地发展,台剧的人才流失。加之当时台湾传统的电视剧市场和广告市场被手机、网络等平台冲击,不景气的产业与市场,都造成了台剧发展的困境。2010年前后,台湾偶像剧市场因为沉疴顽疾开始走向低迷,这一时期制作粗糙、表现夸张、情节偏向猎奇、剧集冗长的乡土剧和家庭剧充斥着整个台湾市场。
面对低迷不振的市场,台剧的从业者们做出了转型的尝试。2015年,台湾公视出品的史诗战争剧《一把青》以精良的制作、优秀的故事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这可视为是台湾影视剧正式转型前的尝试与努力。
△《一把青》海报
2016年,为了扭转台湾影视剧市场的颓势,导演王小棣带头与蔡明亮、陈玉勋、瞿友宁、王明台、许杰辉、徐辅军与安哲毅七名导演一同发起了“植剧场”计划,意在培养影视剧新人以及推动戏剧制作的发展。“植剧场”的首季主题为四大类,分别是“原著改编”、“灵异恐怖”、“爱情成长”与“惊悚推理”,每种类型都推出两部作品,每部作品皆为6-7集的单元短剧,分别于不同时段在台视主频道、八大综合台和八大戏剧台等主流频道播放。其中《荼靡》、《花甲男孩转大人》可被视为其中的优秀成果。
△《花甲男孩转大人》海报
“植剧场”计划是一套涉及到剧集编剧、具体内容制作、演员培养的模式。为了扩大影响力,生产优秀内容,“植剧场”的剧集由蔡明亮、陈玉勋等知名导演指导,这些导演一直持续参与到诸如演员培训、编剧创作、剧集拍摄制作,以及后期的宣传营销、播映等环节当中。好的剧集离不开优秀的剧本,“植剧场”的团队邀请了金钟奖编剧徐誉庭、温郁芳与陈世杰等人参与到剧本的创作改编上来。
在演艺人员培养方面,“植剧场”的团队开辟了Q Place表演教室,从中筛选出24位青年演员作为储备人才,并邀请一批诸如杨丞琳、吴慷仁、柯淑勤与蓝正龙等成熟的演员加盟,从而实现“老演员带新演员”、扩大剧集知名度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为大陆所熟知的台湾演员许光汉,最早就是从“植剧场”走出来的。
在“植剧场”的努力之下,一批类型各异、质量较为上乘的台剧出现,同时其出产的剧集也在美国的流媒体平台Netflix上线,开创了台剧对外输出和全球合作的新局面,也给低迷的台剧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植剧场”之后,另一件台剧转型的大事,莫过于2017年,台湾公共电视、HBO Asia、新加坡IFA三方合作推出的剧集《通灵少女》的成功。
△《通灵少女》海报
《通灵少女》改编自导演陈和榆2013年的学生剧展作品《神算》,根植于台湾省浓厚的宫庙文化与“通灵”民俗,融合了生死议题、社会问题、青年成长等诸多话题,一共6集,故事精彩,剧情紧凑,可谓是短小精悍,一经播出,不仅突破了台湾公共电视有史以来最高的戏剧收视纪录,还在台湾掀起了观影热潮。更为重要的是,《通灵少女》开创了台剧跨地合制的新模式,HBO主要为剧集提供资金与网络播出平台支持,并为剧集进行总体定调,而导演所带领的本土团队主要负责具体的创作。
在《通灵少女》之后,诸如《双城故事》等剧集进一步开展了各类形式的台剧跨境合作,在两年的积累后,2019年,台剧真正实现了转型。在这一年,各类型的优秀台剧纷纷出现在观众的目光当中。以“无差别杀人案”切入的现实主义题材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爱情穿越悬疑剧《想见你》以及关注中年女性处境的《俗女养成记》在两岸三地均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与关注度。
△《想见你》海报
同时,犯罪剧、职业剧等其他类型的剧集也出现了不少。这些成熟的类型剧,在这一年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也迎来了类型台剧的春天,自此之后,台剧不再成为偶像剧的代名词,而是以多样化的呈现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2021年的《华灯初上》、2022年的《她和她的她》、2023年的《模仿犯》都可被视为台剧转型后的优秀作品。
△《模仿犯》海报
台剧的成功转型并非是一时一刻完成的。台剧在转型过程中的尝试与市场的反馈,让台剧从业者逐步摸清了市场的需求,也积累了不少影视剧制作的经验。同时,台湾文策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HBO与Netflix等国际平台的技术、资金与平台支持,还有新生代演员的成长与资深演员的回流,为台剧提供了人才,这些也是推动台剧转型的重要因素。那么,仅仅一岸之隔,与台湾同为一体的大陆,又能在台剧的转型发展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
有喜也有忧的内地剧,也需要突破自身的困境
相较于之前一直被台偶名气捆绑,类型相对单一的台剧,内地剧好像没有这个烦恼。无论是传统优势类型,诸如谍战、宫斗、战争历史、武侠,还是近些年不断增多的都市、情感、古装偶像剧等类型,都展现了内地剧在种类上的丰富多彩,其中,更是有《潜伏》《甄嬛传》《琅琊榜》等可以被奉为类型经典的剧作。
△《甄嬛传》海报
内地广阔的市场与投资、相较中国台湾拥有更多的影视从业者,都是内地影视剧的优势。按道理来说,内地的观众们应该有更多选择。但令人尴尬的是,虽然内地剧的类型繁多,每年的剧集也不少,但是称得上优秀的剧作还是少之又少。不少网友调侃内地的国产剧烂片频出,有时候甚至落到“无片可看的程度”。
客观说来,内地影视界当前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内地影视界推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其一便是唯市场主义的不良风气。“叫座”固然是评价一部剧集优秀与否的衡量标准,但“叫座”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影片的商业价值只是所有价值的一部分,其艺术价值也需要被看见,被阐发。但某些剧集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获得更多流量,完全无视创作规律与客观现实,一昧将故事奇观化、媚俗化,将制作资金大量投入到聘请所谓的“顶流明星”当中,呈现出来的剧集只能贻笑大方。国产剧需要打破唯市场主义的不良风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之下,认真倾听观众的需求,坚持自身的艺术准则,进行艺术创新,努力实现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平衡,才能真正生产出观众认可的好剧。
其二,在演员层面,不少实力派演员也受到唯市场主义的不良风气影响,被挤占资源,甚至无戏可拍。在内地剧市场中,受到欢迎的好像永远都是那些年轻貌美的青年明星,能被看见的中年、老年演员少之又少,姚晨就在《星空演讲》里谈到了中年女性演员无戏可拍的现象。以国产剧的中年女演员们为例,她们好像陷入了怪圈之中,很难找到一个适合的角色,市场上好像只有少女和老年女性两种角色,男性演员虽然比女性演员稍好,但是情况也不容乐观。在这方面,台剧做的比内地剧好,不少中年女性演员依然找到了合适的剧本。比如《村里来了个暴走女外科》中饰演女主角的蔡淑臻,并没有因为四十多岁的年纪失去女主角小刘医师的角色。
△《村里来了个暴走女外科》海报
剧集里她的扮演毫无违和感,不仅和年纪相差二十多岁的弟弟谈恋爱,还很好的诠释了职业女性在高强度的医院工作环境中遭遇的困境。
△小刘和弟弟林君山毫无违和感
国产剧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中年、老年演员们更多机会,这样努力的人才会被看见。
其三,在剧集的具体内容生产方面,国产剧的剧集生产、制作发行的模式还不够成熟,缺乏一个像“植剧场”一般,联合制作、生产、发行与演员培养各个环节为一体的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剧组内部很可能各自为政,影响工作效率和最终的剧集呈现。国产影视剧行业或许可以总结经验,加强相关经验的交流,或者由相关机构牵头,在影视业设立一个与“植剧场”模式类似的机构,加大资金支持,提升国产剧内容创新的能力。
最后,国产剧在国际合作方面也还不够,国产剧该做的是在合作中学习其他地区优秀的技术和成功的模式,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在这方面,国产剧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中外合拍等合作方式,只是往往为了“国际化”而丢掉本土故事的“根”,悬浮的情节难以让观众代入。这方面台剧也有负面的案例,2019年由贾静雯、张孝全、范晓萱等主演的悬疑惊悚类型剧《罪梦者》,讲述死刑议题和亚洲社会的现实矛盾,但因为脱离台湾本土语境,虽然采用了美剧的模式制作,但依然无法打动观众,在收视和口碑上都表现平平。
△《罪梦者》海报
总而言之,内地剧与台剧相比,有自身优势,也存在着诸多困境,内地剧应当借鉴台剧转型发展的经验教训,努力突破自身的困境,才能给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结语
爱奇艺国际投资出品的台湾玄幻剧《不良执念清除师》,通过轻喜剧的现代形式,抒写了中国古已有之的志怪传统,加之对真挚情感的描绘与浓厚人文关怀的表达,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近年来,像《不良执念清除师》这样的“新台剧”,已经打破了“台剧即偶像剧”的传统标签,但台剧转型并非一日之功,背后凝结着十几年来探索之路的经验与汗水。和台剧相比,内地剧一向以种类多、市场大、从业人员数量多为优势,但也存在着唯市场主义、人才挖掘不够、剧集生产制作的模式不够成熟等问题,希望国产剧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突破当前困境,为观众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资料:
黄诗娴《台剧复兴:近年来台湾电视剧创作转型研究》,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老泡儿《植剧场Qseries,一场温柔革命》,公众号Somewhere Taipei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 (2023-06-23)炒股基本原则 长线中线短线-环球速读
- (2023-06-23)世界报道:伊能静晒儿女跳舞,哈利穿女装上衣惹争议,网友直呼接受不了
- (2023-06-23)资金流向周报:沪指本周跌2.30% 987.97亿资金净流出
- (2023-06-23)青少年滥用药品现象调查:药物管控存漏洞,成瘾药品轻易买到
- (2023-06-23)天天最资讯丨福建首批服务乡村振兴“银龄人才”获聘
- (2023-06-23)世界今亮点!深圳市易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2023-06-23)升级供应链服务,京东物流让商家更安心 环球速看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