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直击|AI焦虑?重概念轻情感?中国科幻电影人集结谈未来发展_全球观热点

2023-06-12 20:06:03 来源: 扬子晚报

科幻电影,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关键词,这一届首次特别设立了“科幻电影周”单元,由主题论坛、主题展映和户外放映等一系列丰富活动组成。


【资料图】

中国科幻电影人郭帆、王红卫、董润年、陆川、张吃鱼,与长期和诺兰合作的视效总监彼特·贝布等,聊起了科幻电影发展中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比如,AI技术开始应用,对电影工业和科幻电影会带来什么影响?随着科幻电影热,一大批相关剧本项目涌现,是重视高概念还是重视情感呢?

AI已经应用起来了,应该了解它、拥抱它

AI对电影工业的改变和影响,是科幻电影人当下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在面对AI焦虑,这次活动中,大家也谈到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陆川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发布了咪咕公司为其新作《749局》定制的主角“马山”数智人形象,并表示将共同探索元宇宙电影产业新模式。最近,陆川都要求他的团队使用AI软件进行创作,前不久,他还体验了苹果vr眼镜,感到一种“科幻成真”的震撼。“我们在《钢铁侠》等科幻片中看到的手刷屏已经实现了。观影时就像坐在影院巨幕前,恐龙的额头像从墙壁中真的伸出了三米左右,还可以实时互动,这个设备给元宇宙一个真正的入口,也许会彻底改变观影方式。”

郭帆则介绍,《流浪地球3》正在准备中,chatgpt、midjourney等20多种ai都会影响电影创作和制作,“其实《流浪地球2》中人物面部的增龄、减龄,包括声音处理等都使用了AI。”

在郭帆看来,AI接下来该怎么应用?这些应用能否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转化成真正的大银幕呈现?也许未来在发行端,影院会有新的载体出现,这些都需要关注和评估。

还有一些人士表示,AI这些技术尚未达到产业级应用,但可以帮助有想法的人更快地进行创作。但是这些技术已经形成生产力,不管将来的发展曲线是什么样,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担忧,我们都要去了解它、拥抱它。还有观点认为,AI只是让创作更加便利化的一个强化版的工具,我们不需要为此焦虑。对于创作者、所有的电影人来说,利用好它做出更多好的电影才是最终目的。

科幻电影的核心只能是情感,而不是“高概念”

因为对科幻的情有独钟,才让自己走上电影之路的导演郭帆,这些年来始终在探索和寻找国产科幻电影的新方向。郭帆认为,科幻最大的魅力在于“未来”和“没有边界”,“科幻永远是代表未来的,它在孩子的心中埋下热爱科学、勇于想象的种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同时,科幻也是一种语言,“它是全世界通用的、通俗的语言,能够让更多海外观众认识我们、了解我们。所以,科幻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同时,郭帆也强调,当我们都开始拥抱“科幻电影”的时候,不能忘了电影的核心只能是情感,而不是概念,“最近我接触到一些比我更年轻的创作者,包括一些新导演,他们提到了很多科幻项目,我发现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关注的是科技属性中的’高概念’,让他们兴奋的是技术。但我们不要忘掉科幻电影的本质是电影,而电影的核心是情感。如果我们的’高概念’、高技术和情感没有关系的话,它就变成了科普,所以如何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非常重要。”

涌现出一批科幻剧本项目,应把“人”始终放在创作核心

另外,随着科创题材在全球被热捧,国内创投市场上也涌现出一批带有科幻元素的剧本项目,如何找到一条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路径,也成了与会嘉宾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导演陆川认为,科幻电影的本质是严肃的,因为它要直面人类对自身发展、对未来世界的焦虑和恐惧。从科幻电影史上来看,绝大部分科幻电影都是灾难片,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人类对当下和未来的焦虑、对科技发展的焦虑。比如人工智能是否会统治这个世界或者统治人类甚至摧毁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严肃而又真诚地探讨人类的发展,是科幻电影的使命和思考。

导演董润年则强调,应该把“人”始终放在科幻电影的创作核心。他认为,科幻是面向未来的现实主义,这和时代有关系,和一个社会整体的发展也有关系。生活在今天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已经习惯了高科技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站在科学逻辑的角度进行幻想,去体验当下、考虑未来。这恰恰要求我们当下的创作要有更严谨的科学逻辑,要清楚我们面对的观众是怎样的一群人。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则强调了时代性对科幻电影创作的影响。他认为,电影真正的特长不是描绘现实,而是展现人类想象的边界,电影创作者要学会审视时代变化带来的影响,“现在年轻观众的成长环境和我们这一代人大不相同了,他们是不是还能接受我们的想法?这是非常严峻、紧迫的问题,这也留给了年轻电影人更多机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图片据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

校对 徐珩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