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要闻:记者观察:看似“热火朝天”的儿童康复行业背后,面临着诸多乱象,如何破局?

2023-06-02 10:20:22 来源: 福建卫生报

儿童节,大部分孩子可以在节日中感受到快乐。但有一部分孩子,对这一切都无感。


【资料图】

他们是患有脑瘫、孤独症、多动症、智力残疾、发育迟缓等功能性障碍的问题儿童。他们从确诊第一天起,就要开始康复训练。

但是,目前儿童康复行业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康复人才的缺失,大部分公立医院由于自身发展与科室场地受限等多种因素,无法承接大量需要康复的儿童;而院外,社会机构良莠不齐,康复市场发展遇瓶颈,家长无所适从。

何去何从,儿童康复行业该如何破局?

机构人满为患 供不应求

大量问题儿童无法及时康复

宁德5岁女孩温雯(化名)从小患有脑瘫,行走姿势异常、肢体障碍……让她和家庭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苦痛与困扰。

更让温雯父母揪心的是,当地康复机构已满员,女儿短时间内得不到规范化的干预,5月初,通过慈善组织帮扶项目,温雯跨城市来到福州,住进福其祥中医院儿童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州福其祥中医院院长林祥崧介绍,来医院时,温雯耷拉着脑袋,只有靠着助行器才能踉踉跄跄走几步路,经过24天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现在她不但能独坐、抬头,而且能独立行走。

“只有尽快、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和重建这些特殊孩子已经丧失的功能,他们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生活,并尽早融入社会。”林祥崧说。

实际上,这些患儿的治疗及康复却面临着康复机构少、费用高、甚至无机构收治的窘境。有些患儿在缺乏持续治疗的情况下,甚至病情恶化。

福鼎王女士6周岁的女儿媛媛(化名)患有自闭症。去年3月,她把孩子带到本地的一家儿童康复机构,却遭受到不少困难。

王女士说,自闭症康复训练费用高昂,加上房租、交通等生活开支,一年支出不下10万元。再加之自闭症患儿必须有人全天候陪同配合康复训练,王女士只能辞去工作,因此自家经济状况已是捉襟见肘。今年年初,王女士不得不带着媛媛外出打工,半年后,她攒够了钱再次回到康复机构,却被告知由于中断了康复训练,媛媛的行为、智力问题更加严重了。

因自闭症患者无法自愈,需终身不间断康复训练才会保证病情不恶化,而眼下大部分的康复机构都只针对低龄儿童。即便如此,王女士还是认为能有“机构”肯收已是非常幸运了,“现在所有康复机构都已饱和,有的已排队到半年以后,甚至更久。”

康复机构存在办理许可证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福鼎市4所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机构共有287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还有一部分在外地的儿童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虽有明显的成效,但远远供不应求。但是,按照相关规定与评估标准,这4所机构均无法达到条件办理医疗机构许可证;另外,在教育部门没有明确文件通知情况下,也无法对儿童康复机构办理办学许可证。

既无法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又无法取得办学许可,若严格按照规定执行,4所儿童康复机构将全部关停。“一旦关停,福鼎市287名残疾儿童只能到异地进行康复,将加重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增加康复难度,甚至一些家长因无法承担康复负担而放弃康复。”福鼎市残联理事长王绍橹告诉记者,这是他眼下最担忧的事。

据了解,不仅福鼎市,全省在中残联备案登记的463所各类儿童康复机构中,除了现有的医疗机构外,其余民办儿童康复机构也都存在办理许可证难问题,民办儿童康复机构更多偏向于培训机构或特殊教育幼儿园。这些机构一旦被关停,省内的大量残疾儿童将面临无法及时得到康复的困境。

面临多种挑战?

儿童康复行业者:“忠孝两难全”

儿童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很多公立医院也已开设康复科,但场地又过于拥挤,专业人才紧缺,满足不了康复患儿及家长的需求。

近日,记者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了解到,该科收治的儿童康复病种非常多,其中脑性瘫痪、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病种占多数,而这部分病人疗程长,需要治疗的项目也较多。

“目前科室采用的模式是以小疗程康复训练为主,即在院训练一个月左右后出院回家休息一两周,再入院治疗。”康复科主任郭小伟告诉记者,很多家长急切想让孩子长期治疗,尽早康复,可是医院由于多种原因没办法满足,为了兼顾公平,不得不采取轮流入院的方式。

因此,很多家长把目光投向社会机构,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康复与普通早教、幼教行业不同,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或轻或重。比如同样是“感统失调”,但孩子自身的情况和训练目的完全不同,早教行业“上大课”那套教育方法无法适用。

每个患儿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评估后,儿童康复治疗师给出全程一对一的干预指导。孩子越多,所需要的康复师就越多,意味着越高的人员成本,再加上房租水电等硬性成本,这笔账一看就不轻松。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特殊孩子的家庭支付能力,不同于医院儿童康复科和公立性质的儿童康复机构,每个看似“热火朝天”的民营儿童康复机构背后,可能都是一位“负债累累”的老板。

福安市首康儿童康复中心是宁德区域首家专业从事特殊儿童治疗的医疗机构,目前接受康复训练的儿童有70人,康复训练师却只有30人。该康复中心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医疗机构运营成本高、压力大,限制公立医疗机构的部分原因同样制约了私立医疗机构;若从营利的角度出发,选择开办教育型的机构更合适,经济效益好,而考虑治疗有效性和职业使命感又必须开设医疗机构,结果是效益差,“忠孝两难全”。

在需要接受康复的患儿群体中,数自闭症儿童最多,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国内从事自闭症康复行业的康复师仍然存在缺口,有报道称,国内康复人才还有4/5的缺口,从事自闭症康复的从业者需要经过系统性培训才可以上岗。

儿童康复的路怎么走?

在长期走访中,记者发现,已在开展儿童康复项目的机构大多数为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康复中心、残联系统及民政系统的儿童康复中心或机构,各类非公立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等,也有很多医疗机构尚不能完全满足儿童康复的需求,地区间、城乡间、不同系统间的儿童康复服务质量不足,而短期内单靠几家头部儿童康复机构,难以覆盖,就算计划先用5年覆盖,那么这5年内,又有多少孩子要错失这段绝佳的干预机会,又有多少家庭会因此失去希望?这代价是家长不能承受的。

我国儿童康复是从脑瘫康复开始,自闭症儿童康复近些年才引起社会关注。最早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都是民办机构。近年来,整个儿童康复行业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头部机构,如福建省康语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康语)是国内专业解决儿童言语社交障碍的机构,目前全省已有24家康复中心。在康复人才储备上,康语从2017年开始,建设“康语学苑”,将多年康复训练的经验和方法形成培训体系,从而赋能康语员工,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得到相对正规的康复训练。

民办机构不可否认地推动了自闭症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然而,但也有部分民办机构因其“草根”出身,缺乏政府层面的统一规范,造成了目前诸多儿童康复行业乱象丛生的局面。

“多动症、自闭症等问题儿童,常常不是以一种单一疾病出现,而是多功能障碍缺陷,应从疾病治疗角度出发,而康复本身就是一种与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因此康复机构需要拥有多元化学科结合,提高儿童康复水平及服务质量。”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刘家瑞教授表示,目前儿童康复主要分布在医院(专业机构)与社会机构两大块。康复服务对象及病种较为广泛,其中,社会机构的康复从业人员专业性偏低,具备学历和康复医疗资质的人员偏少;技术上也缺乏规范,对问题儿童的疾病诊断不明确;在评估—治疗过程中,偏于流水性作业,对疗效的评价也缺乏一致性;这些康复机构由于康复师数量有限,很多医疗器械都是由家长代为操作,这也导致了康复训练无效果以及康复时间的浪费。

▲2022年,在《福建卫生报》“健康行”福鼎站义诊活动中,刘家瑞教授在福鼎市医院为自闭症患儿看诊(资料图)

刘教授认为,儿童康复行业混乱局面最大问题是,大部分儿童康复机构医治与教育脱节。由于没有相关的专业设置,儿童康复师所修专业基本上属于师范类、康复类、学前教育类等专业,这些专业很大程度上跟儿童康复专业领域并不完全契合。因为专业门槛高,机构很难从社会上找到成熟的儿童康复人才,很多都得从零开始培养,而这类人才的培养显然需要很长时间。

他建议,对儿童康复机构要设立医疗资质评估标准的要求;对机构的服务力以及服务范围进行等级标准评估;设立儿童康复行业质量培训、督导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提升,促进儿童康复机构规范化、标准化运行;他还呼吁,相关部门发起建立“医育融合”的全周期儿童康复专业示范机构,作为引领,促进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