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问津到治愈百万网友,一本冷门书在抖音的逆袭 环球速递

2023-04-19 10:15:17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从无人问津到治愈百万网友,一本冷门书在抖音的逆袭

一向乐观开朗的蛤蟆先生,突然变得郁郁寡欢。经过心理咨询师苍鹭的10次咨询,他最终获得了重生。这就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讲述的故事。


【资料图】

这本书一面世就创造了断货奇迹:2020年9月14日,因一条50秒的推书短视频,它在抖音爆火出圈,当天就卖出了4500册。随后三年,它总共加印了41次,总印量已经突破 400 万册,读者破百万。

在抖音,它引起了巨大的浪花,人们争先诉述自己的心理困境。一位网友说,看完后终于有勇气去看心理医生,还有一位网友评论:读完后我和自己和解了。

一条短视频引发巨大关注

“你有想过去看心理医生吗?”短视频里,90后姑娘小嘉拿着一本白底的书,介绍蛤蟆先生出场。

封面上,他弓着背,挺着肚子,看起来哀伤又落寞。它是“一只患有抑郁症的蛤蟆,通过十次心理咨询,最终找回了快乐和希望。”小嘉微笑地对着镜头陈述,如果有这个去看心理医生的想法,可以读读这本书,通过书中对十次完整记录的心理咨询,跟着蛤蟆先生一起看心理医生。视频的最后,放了一张抑郁自评量表。

小嘉是图书出版公司果麦文化的一名员工。她属于互联网产品部,工作就是运营一个叫“小嘉啊”的抖音账号,用以推广公司和行业里的好书。

在发这条视频前,这个抖音账号已经出过几条高热度内容,点赞量累积到十万。但这条视频的火爆仍然让她始料未及。去看心理医生的提议激发了很多共鸣,评论区里,留言飞速上涨。

一个女孩说自己想过无数次去看心理医生,但没有勇气去,许多人鼓励她迈出这一步去。一个男孩留言,“昨天刚刚确诊抑郁症”,一个陌生的女孩回复他,“认真生活,好好吃药,运动起来”。她又加了一句,“你并不孤单”。

一条留言带动另一条,一个人鼓励另一个人,抖音评论区密密麻麻都是“回声”。

同一时间,在果麦的上海办公室,另一位年轻人周喆同样手忙脚乱。她是这本书的编辑。她的同事们正在加急调配库存。每过几秒,销售数据就直线上升。很快,库存不够了。再然后,公司决定安排加印。小嘉的私信和评论区里,还不断有人在求书。

所有人都感到一种超出预期的惊喜。没人能想到这只蛤蟆能跳的这么高。这从这本书的首印册数就能看出来,只有 6500 册,这样的起印在果麦算较低水平——这家图书公司此前经常创造畅销书。而这本书此前的两版,即使在专业圈子里口碑称佳,十年也只卖出了小几万册。

你有想过去看心理医生吗?

周喆认为,“蛤蟆先生”的爆火自带机遇。

书推广时是2020 年下半年,彼时大众对心理问题越来越关注。当人们会感到焦虑和迷茫时,听到这只蛤蟆同样情绪低落,甚至抑郁,一下就击中了很多人。而抖音是一个能最广泛地触及大众的平台,同事们用心解读提炼了要点,在信息海洋里把这本好书推向心理受困的人。蛤蟆找到了很多同类。

果麦前期的研究发现,受困于心理问题的群体增量数据很大,但他们可能因为病耻感,陷于被动,把自己藏起来。“这是抵达那些真的需要帮助的人的一个起点。”周喆说。

拿到样书后,周喆找到小嘉和互联网产品部的同事们,更深入地介绍“蛤蟆”。它是一只隐藏着悲伤的蛤蟆,表面上大大咧咧,似乎和朋友打成一片,但内心藏着很多自我怀疑,对自己的批判比任何人对他的都更强烈。它是一只讨好型人格的蛤蟆。

“没有一个法官比你自己更严苛,也没有一种声音比自我批判来得更强烈。那我们怎么去放下这种东西?”这句话打动了在场的人。周喆当时只带了一本样书,同事们争先想阅读。

小嘉被书里的这句话戳中了,“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她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期待,希望好运降临,希望有人救我于水火中,但漫漫长河唯有自渡,看见自己、了解自己,或许应该成为自救的第一步”

小嘉在那条视频里微笑着做鼓励,“专注沉浸地阅读,疗愈就开始了”。后续的回响印证了她的想法。这三年,抖音站内涌现了越来越多“蛤蟆”的书摘。网友们晒出用各色记号笔做笔记的书页,诉说自己如何被蛤蟆先生抚慰。

每一条只言片语就像一个树洞,留言下,陌生的网友互相鼓励,抱团取暖。

这些“回声”让周喆很欣慰,蛤蟆打动了很多人,喜欢它的人在抖音上自发做推荐,让它抵达了更多需要它的人。这是它能热销三年的原因。

书中,蛤蟆先生第一次做咨询,咨询师问“你怎么样”,它程式化地回答“挺好的”,但实际上它已经很抑郁了。做情绪自测时,蛤蟆先生给自己打了1-2分。

很多人在蛤蟆先生身上看到了自己。在抖音评论区里,类似的自我觉察不断涌现,“明明没有经历过,莫名好有代入感”。他们也像蛤蟆先生那样,总想讨好别人、获得肯定,但并不总能如意,于是变得不开心。

周喆认为,这本书给了读者一个心理学视角,跟随蛤蟆先生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逐渐发现藏起来的脆弱的讨好的自我。最后明白,开心与否的决定权在于自己。

短视频让它抵达更多人

做了十次咨询后,蛤蟆先生决定变成一个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人,他要自己决定未来的路怎么走。

这群年轻人陆续收到了更多类似的“回声”。一位姑娘,因为高考失利上了大专,产生了轻微的抑郁倾向,自我价值感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人生无望。她诉说着,这本书后带给了她抚慰和信心。后来,她坚持自己学习心理学,重新振作起来。

在私信里,她告诉小嘉,“虽然我可能没办法改变出身和学历,但我能改变面对生活的态度,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我都会坚定地站在自己这边”。

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读了三四遍这本书后,要求妈妈给他找一个心理医生聊聊。他是一个敏感、早熟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如果没有这本书的触动,他不会把深藏的情绪问题向妈妈吐露。这本书让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安慰了。

这更让周喆感受这本书的力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隐而不彰,这个11岁的孩子可以充满自主地寻求改变,说明他读懂了咨询师想告诉蛤蟆先生的:改变的动力一定要来源于自己。

周喆认为,相比以往的互联网渠道,短视频对大众有着更广泛和深入的触角。一旦在短视频上出现内容爆款,对于一本好书的宣发作用很显著,流量的溢出也最突出。周喆重新发现了“蛤蟆”,小嘉和擅长新媒体渠道的同事们为它创造了勾人的文案。好内容叠加好内容,它的潜在读者自然就聚集而来了。

过去的三年,这只“蛤蟆”激起了越来越多水花。

“蛤蟆”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咨询室、心理门诊和大学课堂里。这让周喆感到振奋,这本书现在也变成了中国读者的心理学入门书。因为它,更多人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次出圈,甚至触发了果麦在产品研发上的策略调整。开发心理赛道的图书产品被升级为重点战略。

周喆最喜欢的一条读者评论说,读完这本书后,他觉得这只“蛤蟆”会在人生里停留很久,“它就像是一个灯塔一样,一直指引着我”。这让她很欣慰,这只“蛤蟆”,帮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人。

那条50秒的抖音视频下,评论还一直在更新。阅读完的粉丝喜欢来打卡,告诉他们,“今天看完了,谢谢推荐”。

作者:李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