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绝尘百骏鸣——来自中站区GDP十年增长近三倍的一线观察

2023-08-15 09:03:36 来源: 焦作日报

来源:焦作日报


【资料图】

2023年8月14日《焦作日报》A01版

一骑绝尘百骏鸣

——来自中站区GDP

十年增长近三倍的一线观察

近日,各地陆续发布了10年GDP数据。回顾历年数据,中站区GDP从2012年的41.2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61.54亿元,10年增长了近3倍,增速一骑绝尘,处在领跑位置。

除GDP数据亮眼外,中站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一路攀升,从2012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5亿元,10年增长了3.3倍,总量达到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7.96亿元提高至2022年的118.8亿元,总量依然是全市第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站区亦一路领先,从2012年的16560元、9300元,攀升至2022年的34182元、22588元。

10年间,中站区不仅GDP增速一骑绝尘,是焦作“跑”得最快的县(市、区),而且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在焦作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中发挥了骨干支撑作用。

中站靠什么?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与定力抓牢实体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使发展更具韧性与活力等,都成为中站经济强劲增长的“密码”。

解码中站区经济增长动能之一:聚焦聚力“集群发展”,打造百骏腾园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01

绿意盎然、宜居宜业的新中站,已从一个位置偏僻的百年老旧矿区蝶变为城市西部的闪亮明星。

投资是推动GDP长期增长的动力。那么,投什么?让谁投?

中站区的做法是:牢牢抓住产业项目这个牛鼻子,蹚出以企兴“链”、以“链”兴“群”的金光大道。

“内培”强龙头。龙佰集团20万吨磷酸铁、20万吨磷酸铁锂、20万吨负极材料等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多氟多2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已建成投产,新上马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近年来,作为中站区土生土长的企业,龙佰集团、多氟多以产业集群化、融合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强引擎”,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均已成长为创新能力强、内生动力足的骨干“链主”企业。

7月24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3年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河南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名单,来自中站区的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连续3年获评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此外,河南佰利联新材料有限公司、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焦作市中州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焦作伴侣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4家企业入选2023年河南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名单。

“外引”聚集群。聚焦现代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6条关键产业链展开深度解剖梳理,绘制产业招商路线图,每条产业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按图索骥、精准对接,持续做好项目招引工作。

河南佰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电池材料级磷酸铁。

2021年,河南佰利新材料公司年产20万吨水性涂料项目建成投产。为什么选择中站?因为佰利新材料西邻以生产白粉为主的龙佰集团,可将镇白浆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应用与生产,北邻三木树脂工业园,可通过管道输送树脂,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运输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这是“链主”企业龙佰集团孵化的企业。

多氟多作为中站区新能源材料的“链主”龙头企业也毫不示弱,直接孵化了多氟多新能源、伴侣纳米、河南氟基新材料等产业紧密关联的多家企业,聚集了佰利新能源材料、法恩莱特、和兴化工、新开源等一批正负极、电解液、添加剂新能源材料补链企业。

中站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走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之路,围绕“356”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思路,持续实施“126”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以招商为“生命线”,项目为“强引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奋力推动发展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有效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

2015年以来,累计对接引进项目近300个,实施重点项目500多个,在全市重点项目暨产业转型攻坚观摩评价中5年4次荣获城区组年度第一,2021年荣获全市灾后重建、重点项目暨产业转型攻坚观摩活动城区组第一名,2022年度重点项目工作综合评价排名全市第一。

风神轮胎有限公司57寸工程子午巨胎成功下线。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和项目的建成投产,中站区产业链的韧性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合力逐渐彰显。目前,中站区初步形成了以龙佰集团、风神轮胎、多氟多等超50亿元、100亿元企业为龙头,以奋安铝业、鑫诚耐火、倍耐力、三木公司、龙星化工、裕盛钛业等超10亿元企业为骨干,以中州炭素、开元化工、集越纳米、爱尔福克、联合颜料、超伟电子、强信科技、钪钒科技等超亿元企业为基础的工业经济“雁阵式”发展新格局,更形成了企业自身小循环、企业与企业之间中循环、园区与园区之间大循环的发展格局,为当地经济提速注入蓬勃动力。

解码中站区经济增长动能之二:聚焦聚力“园区建设”,打造要素聚集的“避风港”和“引力场”

02

中站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成运行,以智慧的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位于中站区的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功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园区、全市唯一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2年营收超过400亿元。

荣誉和成绩是靠实打实的付出换来的。近年来,中站区举全区之力实施开发区集中征迁安置工作,腾出建设用地近5700余亩,为项目入驻、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中站区实施了纬三路、中冰路热力管网工程,保障沿线孵化园、三木、多氟多、宏大生产用热需求。总投资5400万元的孵化园供电线路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建成后将有力地保障孵化园、新景、新开源等项目生产需求。

该区先后投入建设资金8亿元,建成道路50余公里、供水管道7公里、供热管道18公里、燃气管道81公里、排水管网14公里、变电站9座、综合管廊1公里,在建消防站1所,改造归并电力线路25.7公里、通信线路15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日,供气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达到6000吨/日,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中站区的河南奋安铝业有限公司立式喷涂和精密模具制造车间。

“硬件”跟得上,“软装”也得好。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安全、应急、环保为主题,投入建设了包含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化工安全双重预防控制系统、智慧用电和封闭园区系统等为一体的综合监管系统。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硬”实力和“软”环境,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和新项目上马。

解码中站区经济增长动能之三:聚焦聚力“优化环境”,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投资洼地

03

河南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建立。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

“我们的项目从开工到全面建成投产,只用了8个月时间,我们亲身体验到了中站区营商环境的温度、热度与速度。”今年建成投产的新开源(焦作)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

新开源(焦作)项目建设为什么这么快?因为有中站区城管局深入一线解难题、护航项目建设,有区直相关部门创新采取‘容缺受理’服务,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企业一边完善材料,一边办理手续,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龙佰集团亦是如此,在市区两级“容缺办+帮代办+并联办”的全方位服务下,只用了6个月,磷酸铁项目一期年产5万吨磷酸铁生产线正式投产;只用了1年时间,负极材料一期年产5万吨生产线、磷酸铁二期年产5万吨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中站速度”。

时间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全面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企业就能“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花功夫办审批”。

中站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成为“民呼必应”调度中心。

智能终端“自助办”、政务服务“帮代办”、综合受理“一窗办”、高频事项“一网办”、无感换乘“就近办”、信用承诺“容缺办”、特色服务“延时办”、集成服务“一次办”、企业纾困“马上办”、民呼必应“专区办”……中站区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支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审批服务便利化,推行政务服务“十个办”改革,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满意度,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特别是创新实行“容缺办+帮代办+并联办”服务模式,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企业开办专区及导办、帮办、代办窗口,推动手续办理减时增效,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助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中站区服务企业远不止于此。

令人难忘和感动的是,三年疫情期间,中站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十服务”“十严格”等专项服务措施,有力应对疫情汛情叠加影响,没有一家重点企业、一个重点项目因疫情停工停产。

中站区还出台了《中站区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第一时间进企宣讲最新政策文件和各类奖补政策申报文件,“一对一”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服务清单,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政策。

含金量满满的政策,是一场场“及时雨”,更是一剂剂“定心丸”。

“项目为王”“企业家为大”的理念已经在中站区落地生根。面对企业和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讲不好办、只讲怎么办,不先说不行、先想怎样行。

正如鲸向海,恰似鸟投林。哪里投资更便利、办事更高效、服务更优质,企业就会到哪里投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就会往那里流动,那个地方发展就有活力。中站区经济,未来值得期待!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娜 报道

图片均为焦作日报资料图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总值班:王静锋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王建新   审 核:赵晓晓

编 辑:皇甫胜彬  校 对:张晓青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