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讯:艾草“粿”笋肉,包裹了南平畲族大哥的“三月三”,你也有关于粿的温暖记忆吗?

2023-04-11 10:07:16 来源: 福建卫生报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节日,村里有吃粿的习俗”

#福建人的餐桌智慧#第二期:“粿”然有料刚刚发布主题征集令,来自南平的罗大哥第一时间就和我们分享了他与粿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明前后我们会做艾粿吃,这时候艾草又多又嫩,比较好吃。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节日,吃粿是村里固定的习俗。每年这时我都会特意回老家,煮上一桌好菜,叫上亲戚朋友到家里一起做艾粿、吃顿饭。隔壁村还有穿畲族服饰、对山歌的风俗,非常热闹。”罗大哥一开口,话里便透露着浓浓乡情。

来自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的罗大哥,在县城里打拼了已有20余年,逢年过节,常带着妻儿回村里,与父母一起做粿、吃饭、闲聊……听到这里,我就明白,粿对于罗大哥来说,不只好吃,更是代表季节和故乡的味道。

“跟别的地方可能不一样,我们这里圆形没有包馅的是白粿,白色包馅的是粿包,加入艾草后变成艾粿。一般用白粿来祭祀,以前只有过节才会做粿包、艾粿。现在条件好了,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做好的各种粿包和艾粿,方便是方便了,也少了点仪式感。”罗大哥耐心把老家的粿一一数来。

是了,如今,粿不再是家家户户年节特有的美食,口味丰富、花样翻新的粿,花不多钱就能随时买到。

当手里拿着一颗艾粿,脑海里也每每浮现举全家之力做粿的场景:一大早,厨房里总会挤满前来帮忙的姑姑、姨母和奶奶,小孩儿在旁边一边玩游戏,一边眼巴巴等吃,好不容易忙碌的大人们终于掀开锅盖,热气氤氲中招呼大家品尝新出锅的粿,欢呼着奔向灶台;耳朵里仿佛又能听见咚咚捣草、啪啪和面皮和滋滋炒馅的声音……

仪式感似乎正离我们远去,或许,它也早已化为我们异乡探寻旧味的不竭动力。

“白粿一定要打,在老家的时候,都会和隔壁邻居一起打白粿,自己手工打的白粿,吃起来更劲道。”罗大哥说。

“打粿人要多,不然很累的。”罗大哥反复强调:“优质粳米蒸好后放在石臼里面捶。粳米很硬不好打,一般要反复锤打两次才行。印象特别深刻,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或者隔壁邻居一起打白粿,两个人配合着打,其他人围坐旁边拉拉家常,其乐融融的感觉真的很好。”

打出来的粿皮Q弹劲道,里面的馅也大有乾坤。笋干、粉丝、五花肉丝、糟菜丝、胡萝卜丝,各种炒香的原料组合成罗大哥最爱的咸口粿包:“这种馅很好吃!笋干是关键。”

我好奇追问,罗大哥直言:“老家被群山包围,山上都长着宝,冬笋、雷笋、甜笋、四方笋,挖来的鲜笋再拿来晒成笋干,所以这馅才这么香嘞!绝对的南平特色。”

“粿”然有料,聪明的福建人四时应季、因地制宜,将春季的艾草,搭配五花肉与笋干,粿皮的粘韧,馅心的喷香,在一层清新爽冽的青草香味儿包裹下,韧、劲、香的层次才渐次丰满,让山间野气和人间烟火气相互辉映,成就餐桌上的美味与记忆中的乡情。

末了,罗大哥不由感慨:“今年清明没回老家,回忆父母教的配方和手艺,也做着吃,就想感受一下氛围。上周做艾粿的时候,家里的小朋友也围过来搭把手,我想以后他回忆起来,应该也会感慨万分吧。”

不止是罗大哥,我想大概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会有同样的感慨。生命有那么多要素,只有食物永远不会缺席,当你在城市一角,路过卖粿的店铺,或许就会因此慢下脚步,让记忆也随之慢慢涌出……

罗大哥还分享了

他的居家版制粿流程

▼▼▼

第一步:做粿皮

采艾草→煮艾草→捣成泥→揉面团

第二步:做馅心

第三步:包成粿,下锅蒸

对于罗大哥来说

做粿、食粿承载的是

从前浓厚的仪式感、欢乐的氛围

与代代传承的回忆

……

你是否也有相似的经历?

是否也有独属于你的食粿故事?

快来分享记忆中的味道

赢取百元好礼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