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日|“学霸”附体、特立独行……这可能是一种“天才病” 当前速看

2023-04-03 10:09:44 来源: 福建卫生报

前些年,瑞典少女通贝里因为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发言而爆红网络,她有一些特点:表情冷峻,眼神僵硬,语言犀利,兴趣特殊,固执己见,爱钻牛角尖。国内外医学专家认为,她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


(资料图)

这种病的患者常常被当做神童、“学霸”附体,他们“特立独行”,存在社交困难……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刘咏秋副主任医师就接诊过这样的孩子。

今天是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 ,刘咏秋带大家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呼吁社会接纳这类孩子。

刘咏秋为患儿测试

有这些特点 小心是“天才病”

福州4岁男孩丁丁(化名)从小就特别聪明,在妈妈开车的时候,他能熟记各个路口,并喜欢跟着导航仪播音,再走同一线路时,他可以化身导航为妈妈指路。

起初,妈妈挺自豪,但渐渐发现不对劲。平时,丁丁想和其他小孩玩,往往没有任何交流,直接上前不是打一下其他孩子,就是抱住其他孩子,渐渐地没人和他一块玩。

丁丁上了幼儿园后,老师说丁丁特别好动,担心多动症,建议家长带他去医院看看。丁丁到医院,经过评估,医生认为丁丁患的是阿斯伯格综合征。

“这种病,男孩比女孩多很多。”刘咏秋说,不久前还接诊过一个7岁的男孩,特别喜欢研究火箭、逃逸塔、垂直总装等。与火箭“硬核”知识有关的名词说得头头是道,让家长都觉得孩子懂得可真多。但渐渐发现,这孩子说话方式很奇怪,总是反反复复提到这些名字,而且总是明知故问。最后上医院一查,也是阿斯伯格综合征。

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呢?刘咏秋介绍,它归属孤独症谱系障碍,具有与孤独症相似的社交问题、局限的兴趣爱好和重复刻板的言行,但比典型孤独症的症状轻得多,患者智力正常甚至超过常人,没有明显的语言障碍,但说话角度和方式特别。

大多数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由于基本属于“直男”、“直女”,智商不低情商低,缺乏同理心,不会察言观色,常常不留情面当面指责别人的错误,固执甚至偏执,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遭遇各种困难或挫折,少数人还会受到来自同学、同事以及社会的排斥乃至欺凌,出现社交退缩症状,厌学、退学,个别人甚至走上极端。

刘咏秋介绍,患这种病的孩子表现多种多样,语言交流基本没问题,但不少孩子话多、喜欢重复提问、明知故问,有时自言自语;说话韵律奇特,或者喜欢用电视上的语言跟人说话;很多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孩子或成年人交流,对陌生人“自来熟”,能与陌生人聊天,但缺乏谈话技巧或交友技巧;固执,不喜欢改变,不善于变通,不太喜欢穿新衣服、新鞋子,偏食、挑食;经常逼着别人参与自己的兴趣。

这类患儿智商正常记忆力非常好 呼吁学校及社会接纳,让他们不再孤独

“孩子智商正常,有的记忆力非常好,常常对某些领域特别感兴趣。”刘咏秋指出,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在幼年期特别喜欢玩某一方面的玩具或者活动,童年期可能痴迷于机械、兵器、物理、数学、地理、音乐、绘画、设计等等,有时他说出的知识深奥得连大人都难以接话。

另外,特立独行,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多动,常被误诊为多动症;而且运动发育不良,写字别扭,有时会被误诊为学习障碍,甚至有的人无法忍受某种声音或场景。到医院评估可能会被认为是“感统失调”。

如果有以上情形,刘咏秋建议,尽快到医院神经发育门诊找专科医生就诊评估。

据统计,大约每1万名小孩里就有7名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刘咏秋表示,因为患儿的表现不同,干预方案也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如症状轻的并不需要特别的干预治疗,只需引导其适应学校环境即可,但多数孩子要进行必要的行为疗法、社交训练、认知疗法及适当的医学干预,以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是情绪障碍,并可能衍生出其他问题,如社交困难可能导致其社交退缩,遭孤立和挫败感可能导致其焦虑抑郁或暴怒,所以干预时要重点关注其情绪问题,指导他们积极疏解,同时希望学校及社会能宽容接纳这类孩子,让他们多感受人间温暖,帮助他们平稳度过童年期和青春期,让“孤独的天才”不再孤独。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